來源:資陽日報 時間:2023-01-05 瀏覽量: 次
成資大道。全媒體記者 秦建華 攝
2018年6月,省委部署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翻開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新篇章。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親自謀劃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搭上了國家戰略的“快車”。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強調“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化同城化發展迎來新的更大機遇、邁上了更高平臺。
作為“成渝之心、巴蜀門戶”的資陽,以事在人為的勇氣和擔當,堅定推動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在資陽具體化,堅持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以成資同城化為戰略支撐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成都都市圈現代化產業新城和成渝地區中部崛起示范區,推動規劃引領統籌、交通互聯互通、產業協同配套、公共服務便民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同城化發展效應持續彰顯。
軌道交通資陽線進入鋪軌施工階段,四川音樂學院臨空經濟區校區(美術學院)建成招生,在全省率先引入成都“農貸通”平臺,成資中小學校結對合作數量為都市圈最多……回首過往,“率先”與“突破”成為同城發展的鮮明注腳。四年同城,漸入佳境。
交通新突破
資陽成為全省軌道交通密度最大的地級市
華燈初上時,結束一天工作的王穎燕,將車駛離資陽臨空經濟區產業孵化中心。在進入成資大道時,總會面臨向左回成都或是向右到資陽城區的抉擇。
2021年,在成都居住的王穎燕來到資陽臨空經濟區,入職資陽港投集團公司招商經理。2022年2月,成資大道全線通車運行,成都和資陽無縫對接,極大壓縮了成資的時空和心理距離。而在港投集團公司,像王穎燕這樣擁有“雙城生活”的職員不在少數。
同城發展,交通先行。資陽圍繞構建“8高11軌16快”立體綜合交通網絡,加快推進實施一批交通同城化項目建設,加快構建“到成都半小時、機場15分鐘”高效通勤圈。
“軌道上的都市圈”高歌猛進。全省首條跨市城市軌道——軌道交通資陽線2020年11月27日開工建設,目前7座車站全部封頂,已轉入全線鋪軌施工階段。全省第一條時速350公里的南向出川高鐵——成自宜高鐵加快推進,將于2023年建成通車。東向出川大通道——成達萬高鐵在資陽境內約76公里,預計2026年建成通車。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標志性工程——成渝中線高鐵已開工建設、預計2027年建成,即將實現“縣縣雙高鐵”,將形成10分鐘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22分鐘到成都主城區、50分鐘到重慶、7小時抵達北上廣快速通江達海能力。成渝客專提速至350公里/小時,資陽中心城區到成都主城區高鐵用時由26分鐘縮短至最快22分鐘。資陽成為全省軌道交通密度最大的地級市。
成資高速用時由70分鐘縮短至50分鐘。成資渝高速公路2020年12月建成通車,經該高速資陽中心城區到成都主城區用時縮短至50分鐘。成資大道起于資陽城東新區至成都東部新區三岔鎮,是加速成資同城化、推動資陽深度融入成都都市圈的關鍵項目。成資臨空大道北段(資陽段)連接資陽臨空經濟區和成資渝高速公路,部分道路已建成通車。成都東西城市軸線資簡段、樂簡段分別將成都主城區與資陽主城區、樂至縣城相連,目前正有序推進。此外,養資路、放高路、萬羅路等4條成資間“斷頭路”持續打通。資陽公路網密度居成都都市圈首位。
公共交通的同城效應更為惠民。成渝客專實現公交化運營,資陽在成都都市圈率先發行“天府通·成資通”卡。繼開通機場公交專線K6后,去年8月,資陽新開通四川音樂學院臨空經濟區校區(美術學院)至天府地鐵機場北站公交專線K9,這是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內開通的首條跨市域公交專線。
大交通帶來大開放。毗鄰天府國際機場的資陽,正緊抓重大機遇,拓寬發展空間、建強開放陣地、創優營商環境。
向蓉而生、西進優先。資陽把臨空經濟區和高新區作為成資同城化發展的主陣地,先后引進四川音樂學院臨空經濟區校區(美術學院)、方特文旅等重大項目,協同創建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創建國家高新區,與成都戰略相向、一體融合的局面基本形成。
培育壯大高新區、自貿區資陽協同改革先行區等開放平臺,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成投用。深入開展創建一流營商環境“十大行動”,2021年資陽市營商環境評價排全省第11位、上升7位。發揮國有企業“開路先鋒”和“排頭兵”作用,組建兩支產業基金,成都區位、資陽區位優勢疊加發力,各地客商更加看好資陽,去年簽約引進方特文旅、高仙機器人等產業項目163個、總投資650.7億元,四年共引進項目474個、總投資3901.3億元。
產業新拓展
有力助推再造一個“工業資陽”
會爬山的火車來了!2022年11月24日,我國首列齒軌列車(電客車)在中車資陽機車有限公司成功下線,填補了我國在齒軌列車領域里的空白。
此次下線的齒軌列車,是中車資陽公司牽頭專門為蜀道集團打造的設備,未來將運用于國內首條齒軌鐵路——都江堰至四姑娘山之間。
除生產齒軌列車外,中車資陽機車公司還常年為成都地鐵開展檢修服務及動力傳動、電氣控制等產品配套和技術合作。
圍繞產業“建圈強鏈”,資陽遵循都市圈功能外溢規律,突出優勢互補、分工協作,扎實推進優質企業協作配套,加快構建跨區域產業生態圈聯盟,積極推動資陽建設成為成都產業補鏈、延鏈、強鏈和轉移疏解的重要基地,助力再造一個“工業資陽”。
一批跨區域產業生態圈聯盟初步建立。資陽借鑒成都產業發展理念規劃建設11個產業生態圈,協同編制同城化制造業優勢產業指導目錄,推動資陽軌道交通、商用汽車、生物醫藥、食品飲料等特色優勢產業融入成都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華通檸檬、金輝藥業、超迪電器等20余戶企業(協會)加入成都現代商貿、醫藥健康、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聯盟。
目前,成資410戶企業相互配套。中聯重科等資陽汽車零部件企業進入成都一汽大眾、吉利沃爾沃等總裝車企供應鏈,羽佳模塑等車企為成都中車電機企業配套,成都川西蓄電池等企業為資陽南駿汽車等企業配套。
中國牙谷成為全國最大的口腔產業集聚地,累計引進美國愛齊、德國卡瓦、日本NSK等國內外知名企業106戶,其中35戶企業168個“資陽造”產品已投放市場,愛齊、恒和鑫口腔等33戶口腔企業實現成都研發、資陽生產。資陽市醫療器械產業成為成都都市圈唯一全省特色優勢試點產業。
資陽已成為成都鞋服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地。作為成都向都市圈外溢最為明顯的產業,近年來,資陽承接成都鞋服企業落地投產78戶、實現年產值46億元。
深化“米袋子”“菜籃子”合作,資陽建成農產品倉儲保鮮設施804座,庫容量51.6萬立方米,加快建設成都綠色農產品配送基地。雁江蔬菜、安岳紅薯及樂至葡萄、菜籽油等特色農產品大規模進入成都市場,形成成都重要貨源地。成都農交所資陽所實現各類農村產權交易801宗、交易金額9.88億元。
獨行快,眾行遠。在協同創新方面,資陽同樣受益匪淺。2020年9月,成資協同創新中心正式揭牌運營,這是全省首家跨區域協同創新平臺。該中心成立以來,累計服務企業200余戶,幫助指導四川鴻晟石油、五月花精密機械等企業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陽中工機車傳動獲評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促進全市新入駐科創企業20余戶,為資陽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民生新獲得
便利共享的同城生活照進現實
“在資陽就能看華西專家”“資陽娃娃可享受成都七中優質資源”“成都公積金可在資陽買房”……四年來,越來越多的同城福利惠及千家萬戶,給人民帶來滿滿的獲得感。
資陽堅持從群眾最期盼的事做起,推進成資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共建共享,共建高品質都市生活圈,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認同感、幸福感。
共建醫聯體率先破題。2016年率先與華西醫院開展醫聯體合作,目前已建立華西醫院、省人民醫院等分院5家、醫聯體9個。資陽6所醫院加入成都都市圈醫療??坡撁?,47個科室加入成德眉資合作醫院??坡撁?,帶動新技術、新項目增加70余項。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資陽市中醫醫院、資陽市精神病醫院、安岳縣中醫醫院4家醫院成為成德眉資首批25家醫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醫院,互認項目達99項。
四年來,先后引進3名成都醫院專家擔任院長、副院長,新增省級重點???個,聘任6名專家擔任學科主任,實施新技術新項目300余項,診治門診病人3.3萬余人次,指導疑難病例5500余次,促進更多群眾選擇就近就醫,帶動醫療服務量年均增長11%,資陽三、四級手術臺次增長17%,群眾縣域就診率達91%。此外,成資1.8萬余家醫藥機構實現全覆蓋異地購藥聯網結算,成資毗鄰鄉鎮公立醫療機構異地就醫取消備案,全市異地就醫結算41.36萬人次,醫保支付2.29億元。
教育合作方面,四川音樂學院臨空經濟區校區(美術學院)2022年9月建成10月開學,創造了四川教育史、建設史的奇跡。成資兩市結對共建中小學達122所,引進高校3所、中小學3所,資陽中學、樂至中學等7所學校與成都名校結成優質教育資源應用教學聯盟,安岳實驗中學、樂至吳仲良中學等10所學校共享成都七中網校資源,5000余名學生與成都七中學生“同步練習、同步測試”,成資高三“二診”實現同步。
2020年6月率先上線運行的“天府市民云”資陽平臺,共享成都32類公共服務,服務群眾超2500萬人次,246項事項實現“網上可辦”。醫保轉移接續、養老保險關系無障礙轉移,繳存職工4市非繳存地購房貸款,166項政務服務事項4市政務服務大廳無差別辦理……四年來,更多具體事項“線上辦”“就近辦”,切實解決異地群眾“來回跑、折返跑”問題。
“沱江的水,真是一年比一年好了?!苯?,在沱西景觀帶,看著清澈的沱江水,市民陳燕由衷高興。當前,沱江考核斷面水質達到2015年以來最好水平。更多的市民選擇早晚到沱江邊休閑鍛煉。
四年來,生態聯防聯控聯治扎實實施,與成都等市建立環境事件聯防聯控等10項常態化合作機制,協同推進“河長制”E平臺建設,強化大氣污染防治、沱江流域水環境治理聯動合作,沱江干流資陽段水質由Ⅲ類提升為Ⅱ類、達到2015年以來最好水平,國省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在我市率先開展的老鷹水庫飲用水水源聯合保護工作經驗在成都都市圈復制推廣。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達86%、綜合指數為3.51,連續三年達國家二級標準,保持成都都市圈第一。
長期以來,水資源的嚴重匱乏,極大制約了資陽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成資兩市緊密攜手,推動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望水河泄水工程建成投用,“張老引水”主體工程完工,為資陽帶來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采用“立法+工程”措施,2021年8月,全省首個跨區域中型水庫水源保護條例《四川省老鷹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正式實施,成資共護資陽飲用水水源地安全。
2022年11月28日,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強調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高水平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建強動能更充沛的現代化成都都市圈,做強支撐更有力的次級增長極。展望未來,成資同城化其興可待,成都都市圈活力無限,資陽將搶抓機遇、奮發作為,用好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深化成資同城化發展,建強現代化成都都市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作出資陽貢獻。